前言
上一篇分享的都是一些可以帶來帶去的東西,這一篇要來分享一些不能移動的大型居家物品和出門時用來移動寶寶的物品。
這篇會分享的大型居家物品包含床、床墊、消毒機、浴盆、洗屁椅和安撫椅,外出篇則會分享推車、提籃、汽座和揹巾,希望我們的經驗可以幫助到正在猶豫要如何採購的人。
大型居家物品篇
大型居家物品普遍有一定的體積和質量(這裡的質量指是物理意義上的質量,不是中國用語裡用來描述品質的那個質量。),所以在購買時,除了要考慮功能外,也要考慮生活空間是否充足(因為體積大,會擋路)、是否會影響生活動線(因為質量大,通常擺下去就不想移動它了)。
我個人認為它們是很容易成為最後悔購入的商品,而且一旦後悔了就不太好處理,所以購買時,請務必再三考慮。
床
在購買嬰兒床和相關寢具之前,提醒各位家長,可以先看一下兒童健康手冊(俗稱寶寶手冊)裡面,關於睡眠安全的衛教。
記住,每當你看到某個看起來厲厲害害的嬰兒寢具,準備要下單前,請先打開這一頁衛教資訊,看看這個寢具是否是必要的,如此下來,既可以讓寶寶睡得安全,也可以省下許多不必要的花費。
覺得寶寶手冊寫的不夠詳細的人,嬰幼兒睡眠顧問--好眠寶寶也有提供「嬰兒睡眠環境安全檢查清單」,讓家長在幫孩子布置睡眠環境時,逐一檢查孩子的睡眠環境是否安全: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WV1wBIOfduLtqIZMNACD8iW-Qa2yeCjI/view
如果懶得看文字,衛福部也有拍衛教短片,可以透過觀賞影片,快速理解如何佈置嬰兒的安全睡眠環境:
- 30秒版衛教影片:https://youtu.be/RsZK-qXtN3U
- 3分鐘版衛教影片:https://youtu.be/N41Z1T-MD-o
寶寶手冊、醫院和月中的衛教,都有一再提醒「同房不同床」能有效降低嬰兒猝死率。
因此,為了替寶寶建立一個安全的睡眠環境,選擇一張合適的嬰兒床是必須的。
在挑選嬰兒床時,也應注意嬰兒床是否有通過安全檢驗。
標準檢驗局的檢測項目與標準,會規範床的柵欄間隙(避免小孩頭卡住)、檢測床使用的原料(避免造成小孩的健康負擔,因為寶寶大了會啃床,所以材質很重要),也會檢驗產品是否有出現可能會讓寶寶夾傷或誤食的零件與設計。
因此通過安全檢驗的嬰兒床,等於是保障了一定的安全性。
市面上嬰兒床的常見尺寸(內徑,外徑不一定)有三種:
- 60cm * 90cm (下稱小床)
- 這個級距的尺寸各家廠商差異最大,只是標個大概
- 有些產品會做成圍欄是網布的床邊床,適合有需要頻繁親餵新生兒的媽媽
- 有些產品會有好摺疊收納的功能,方便旅行時或去阿公阿媽家遊玩時攜帶
- 這個級距的產品還往往會帶有花俏的功能,例如:可微傾斜來達到防溢奶、有輪子可以方便推著走,之類的。
- 60cm*120cm (下稱中床)
- 最常見的尺寸
- 各家廠商幾乎都會有一款這個尺寸
- 如果不想用原廠床墊,想要另購床墊,這個尺寸最好買
- 最近有些廠商會推出能透過換零件變成書桌或沙發的產品,延長產品壽命
- 70cm*130cm (下稱大床)
- 有些廠牌的尺寸是70cm*140cm
- 最難買床墊的尺寸
- 通常可以透過換零件變成兒童床,能增加使用年限
在購買床的時候,除了考慮家中空間和使用年限外,還要考慮小孩未來的睡眠計畫。
理想的情況下,當然是讓寶寶從小就習慣自己睡自己的床。
大床雖然可以讓寶寶睡到上幼兒園甚至國小看起來很划算,但在寶寶習慣睡大床前,會有一段需要磨合的時間。(這個時候包巾是很好的幫手!)
一般而言,新生兒睡大床時很容易沒有安全感,所以直接把新生兒放大床上,常常會讓新生兒睡得不太安穩。
也有人會推薦可以購買床中床放大床內來度過這個時期,但是我個人覺得床中床根本就是一個超級床圍,既然大家有共識床圍有造成窒息的風險,為什麼要買床中床呢?
雖然如此,如果是在有成人的監督下使用床中床,床中床確實是一個安撫寶寶入睡的好幫手,這部份就請各位家長自行斟酌。
而小床則剛好完全相反,在初期時可以提供新生兒良好的安全感,又不佔空間。
有些產品甚至還有好移動、好收納的功能,無論是要去爹家或是娘家都可以帶著,父母想在餐廳或客廳活動時,也可以把寶寶連著床一起推到客廳和餐廳,讓寶寶從小就參與家庭活動。
缺點是很快就睡不下了。
而中床就是介於大床和小床中間的產品,可以解決大床容易沒有安全感的問題,使用年限又比小床長(難怪會是最常見的尺寸)。
有些產品甚至可以在小孩睡不下後,透過更換零件的方式,讓床變成書桌繼續陪伴孩子。
所以我個人理想上是覺得,在空間充足的情況下,就買一張中床就好。
如果經濟許可就加買一張小床,前期可以四處移動。
如果會有常常去阿公阿媽家住的需求,則可以考慮直接在那邊擺一張大床,讓孩子每次去阿公阿媽家時有地方睡,而且可以睡到很大的時候。(前提是阿公阿媽家擺得下,擺不下的話,也可以帶小床回去,但小孩睡不下小床後就只能跟父母擠了。)
以上是理想的情況,因為小孩的天性就是喜歡跟父母擠。
如果真的不得已,必須要跟小孩同床睡的話,也請至少撐到6個月大以後比較安全(雖然還是建議1歲以下不要同床),而且大人的床只保留最必要的寢具,以降低風險。
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小床就夠了,反正長大後就是跟父母睡了。
以下介紹我們家使用過的嬰兒床:
-
【mothercare】 Jamestown成長床
女兒在家主要睡的床。
我們家運氣很好,撿了女兒堂哥的嬰兒大床用,而且她也還算願意睡在那張床上。
它是mothercare的Jamestown成長床,等小孩大了以後,可以把柵欄拆掉、更換床板變成兒童床。
原木材質,品質不錯,造型簡約耐看,可惜因為mothercare結束營業了,所以要買的話只能買二手的。
現在其他廠商也有推出類似的、甚至更進步的產品,如果要找這類型的嬰兒床,有非常多的選擇。
- 【JOIE】kubbie 可攜式嬰兒床/遊戲床
因為要帶女兒回高雄娘家,所以另外準備了一張旅行用的嬰兒床。
不過不得不說,這一張我買的有點後悔。
它的材質給我一種很塑膠的感覺,床墊也不太舒服,卡榫有的時候會有種卡卡的感覺。
而且它的說明書建議寶寶約6個月後就不要使用吊床(但有些同類型的它牌可以繼續用),只能把它當遊戲床用,所以是一個使用壽命很短的產品。
它唯一的優勢就是它是同類型商品裡面價格算低的。(當時好像是我所能查到的選擇裡面最低價的。)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的話,我應該會選別牌的可攜式嬰兒床。
- 【HA Baby】松木實木拼接床
環安的家具一直以來都以好品質聞名。
這張嚴格來說不太是嬰兒床,雖然廠商說可以從新生兒時期就開始睡。
這張是擺在老公的爹家,讓女兒去阿公阿媽家有地方可以休息。
我們是買長度168公分的款式,想說這樣睡到國高中都沒問題。
(現在反而是在思考有第二個小孩的時候,要換成什麼配置。)
順帶一提,蝦皮或是淘寶有賣很多類似但便宜很多的商品,不過品質真的有差。
為了小孩的健康與安全,還是多花一些錢買品質好一點的吧!
- 芬蘭箱
媽媽餵的芬蘭箱是初期很多家長還無法決定要購買什麼樣的嬰兒床時很好的過渡性產品,因為芬蘭箱其實就是一張小床。
在還無法決定想買什麼嬰兒床時,可以先暫時讓寶寶睡芬蘭箱,同時觀察他的睡眠模式以便規畫未來的睡眠計畫。
我們家組了一個鉻鐵架推車當作芬蘭箱的底座,把芬蘭箱擺在上面,推車下方還能擺放寶寶的東西,如上圖(寶寶的東西不含那隻貓),就像月中的嬰兒車一樣。
雖說如此,我個人是覺得預算足夠的話,還是買一張小床或是有平躺功能的安撫椅就好了。
因為芬蘭箱的側邊是整個擋起來,穿透性不高,寶寶比較大以後,會開始抗拒睡在裡面。
此外,除非自己幫它處理底座,否則它就是一個只能被扛來扛去的紙箱,但是購置、組裝底座也要花錢,寶寶不睡芬蘭箱後,還要思考底座該怎麼處理。
尤其後來我們家又購入了Combi的安撫餐搖椅,芬蘭箱的存在忽然變得很尷尬,完全變成了一個置物櫃。
當然,我也看過很多把芬蘭箱使用的出神入化的爸爸媽媽,除了當成旅行床兼置物箱帶著走外,在芬蘭箱退役後也幫它做了很好的再利用,例如做成衣櫃或是溜滑梯之類的,不得不說,它確實是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我比較沒有時間做手工藝,老公也是個不擅長手工藝的人,即使如此,芬蘭箱在退役後,還是成為了女兒的球池,原本的推車也變成了她的衣櫃,算是還有延伸用途了。
床墊
買好了床,接下來就要考慮床墊了。
有些嬰兒床本身就會附贈或是可以加購床墊,有些甚至還可以加購其他的寢具。
但是基於睡眠安全的考量,建議只買床墊即可。
還記得前面的提過的「五招安心睡」口訣嗎?
最後兩點的「不悶熱、不鬆軟」就是購買床墊的標準。
我們家用過的床墊有媽媽餵、Cani和HA BABY的床墊,使用起來都不錯。
- 媽媽餵嬰兒床墊
媽媽餵的床墊感覺上很透氣,摸起來也舒服,購入時可一併加購床包,也是透氣親膚的材質。
床墊本體比較薄,可以捲起來收納,所以很好攜帶。
由於好攜帶的特性,在旅行床退役後,我就把媽媽餵床墊帶回高雄娘家,擺在沙發床上給女兒睡。
(PS. 這張沙發床據家母所說是當年特意去訂製給舍妹睡的,是請廠商以能讓嬰兒睡的標準去訂製,做為床邊床使用。
本來也想一併分享到床的類別內,但是由於我查不到相關資訊,保險起見,就不多做介紹了,請見諒。)
不能水洗,但是可以把表布拉起來局部清洗(可以參考他們的教學影片)。
早期女兒很會溢奶,床墊有沾到奶,洗後就不太有痕跡了,也沒什麼味道。
不過由於床墊偏薄,如果嬰兒床的床板不是一整個平面(例如:網狀的藤網或木條),放媽媽餵床墊支撐會比較差。
當初因為擔心這樣床墊會過於鬆軟,所以在家裡有搭配Cani的下墊使用,直接讓媽媽餵的床墊復活。
以品牌床墊來說,是平價的選擇。
- Cani嬰兒床墊
網路上很多爸爸媽媽會推薦的品牌,台灣品牌台灣製造,可以客製化各種尺寸。
我們家是買第二代的,和第一代的差別在於背面多了一個竹炭纖維網布,透氣散熱的效果會更好。
這是女兒睡最久的床墊,到現在還在睡。
我有偷偷拿來睡過,以薄床墊來說支撐不錯,真的很透氣,還滿好睡的。
如果床板不是完整平面,建議加購下墊,支撐會更好,但不加購其實也沒關係,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了。
自帶的床單是有機棉材質,有很經典的兔子(是兔子嗎?)造型,還滿可愛的,我女兒睡不著的時候都會去玩兔子的耳朵。
買床墊時可以額外加購一個沒有造型的床包。
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水洗,缺點大概就是不便宜。
但也因為不便宜,所以在二手市場還滿有市的,不介意二手床墊又想要睡Cani的人,可以去找找看。
- HA Baby 天然乳膠床墊
這張是買床邊床時一併加購的。
柔軟度介於媽媽餵和Cani之間,體感上支撐度和Cani差不多,但有點彈性,睡起來也是滿透氣的。
價格也是不太便宜,而且不能日曬、水洗,僅能以濕布擦拭後再用乾毛巾吸乾水份。
KA BABY的拼接床尺寸比較特別,這個尺寸如果去找Canni訂作大概又可以再買一張拼接床了,所以就直接加購了。
雖然清潔起來比較多限制,但至少睡起來是舒服的。
消毒鍋/消毒機
為了寶寶的食品安全,奶瓶和嬰兒用品清潔後應該要進行適當的消毒。
尤其6個月以下的寶寶,一定要消好消滿,可以的話,至少要將奶瓶和嬰兒用品消毒到1歲。
常見的消毒方式有:煮沸、蒸氣、紫外線和消毒碇。
煮沸是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在沒有消毒鍋的地方,用沸水消毒是最容易的。
蒸氣和紫外線消毒則是目前的主流。
消毒碇對於外出時很方便,不過我個人因為擔心消毒碇會殘留,所以還是比較偏好前三種方法。
除了專用的消毒鍋或消毒機外,市面上也有販售微波爐用的消毒盒,用法是把用品放入消毒盒內,再放些水一起進微波爐加熱,消毒原理和煮沸及蒸氣相同。
在奶瓶和嬰兒用品消毒前,請務必詳閱說明書,因為不同的材質適合的消毒方式不同,例如塑膠就不適合使用紫外線消毒,因為會縮短塑膠用品的壽命。
此外,挑選消毒鍋時,最好找廠商有提供具公信力第三方驗證機構實驗數據的產品,確保消毒鍋是有實際殺菌消果,而不是消辛酸的。
以下就我們使用過的產品進行分享。
- 【Mammyshop】媽咪小站蒸氣負離子消毒烘乾鍋
具有烘乾和蒸氣消毒功能的消毒鍋,操作上非常直觀。
當初我住的月子中心每間房間內都有一台。
有兩層,下層可以放8支奶瓶,上層可以放奶嘴和奶嘴環。
台灣製造,產品的材質和觸感感覺上品質不錯,但是價格不貴,是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出了月中後,我高雄的娘家也擺了一台,回娘家的時候,奶瓶和餐具都是靠這台進行消毒。
不過忘記拍照片,之後有機會拍的時候補上。
- 【Haenim】智能美型消毒機/消毒殺菌烘乾機 4PLUS LED
這台是我們家主要在用的消毒機,是一台紫外線消毒機。
會選擇紫外線消毒機的原因,是因為考慮到小孩4個月以後可能會開始玩玩具,但是玩具不一定能夠蒸氣消毒。
但是紫外線消毒就可以連布娃娃、木製玩具都無腦丟進去,如上面的照片。
而且我家的蒸烤箱有自帶蒸氣消毒奶瓶的功能,如果真的不能紫消的東西需要蒸氣消毒,可以用蒸烤箱。
不過一開始在挑選紫外線消毒機的時候,還是有點猶豫。
眾所皆知,紫外線雖然殺菌能力很強,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如果擺放時被遮蔽住,就會有消毒的死角,而多數紫外線機的紫外線殺菌燈炮是設計在單側(通常是上方),因此下方要被照射到,就只能透過反射。
因此常見的那種門板是半透明的紫外線機,我對它們的殺菌能力都有點懷疑。
這一台紫外線殺菌機,上方有滿滿的9顆UV LED燈泡,四周都是高反光的材質,連門板背面都是反光面。
此外,廠商有提供韓國建設生活環境試驗研究院(KCL)*的實驗報告,證實它可以在同時消毒9支奶瓶和9顆奶嘴10分鐘後,有效殺死99.9%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
除了KCL的實驗報告,它也有通過多個國家的安全測試**,顯示是個禁得起考驗的產品。
我們在參觀托嬰中心時,也看到不少間托嬰中心用這台消毒機,或是它的前一代商品。
我當時有問其中一間托嬰中心為什麼要選這台,他們說托嬰中心評鑑有規範,托嬰中心如果要使用消毒鍋或消毒機,必須要提供資料舉證有實際消毒效果,所以他們才會選這台。
講了這麼多這台的優點,該來講缺點了。
我覺得它最大的缺點就是烘乾功能有點弱。
回到最前面提到的,紫外線消毒最怕有照射死角,因此消毒時奶瓶最好口朝上擺放,才能讓紫外線直射內部。
但瓶口朝上奶瓶就會更難烘乾,如果使用預設設定,常常會在打開機器後發現奶瓶裡面還有一些積水。
建議奶瓶清洗後,直接使用它的Turbo功能,而且要開到第二段,Turbo行程會用較大的風和較高的溫度烘乾,再接著進行紫外線消毒,通常這樣就可以烘得乾,奶瓶拿出來時還會有點溫溫的。
雖然它的容量很大,但是為了避免照射死角,擺放東西時,每樣物品之間還是要保持一點距離,讓紫外線可以透過反射照到每個平面,所以也不能完全塞滿。
雖說如此,我們用到目前為止還是很滿意就是了。
* 韓國建設生活環境試驗研究院是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國家技術標準院的相關團體,也是韓國最具公信力的檢測認證機構之一,至於為什麼是送這個單位檢驗,因為它是韓國貨。
** 包含歐盟、FDA、台灣、日本等,可以直接在商品頁查到。
浴盆
如果你無法在水槽洗寶寶的話,那一個寶寶浴盆就是就是必須的。
最省錢的當然就是五金行的大臉盆,但它也是最費力的。
以下就我們家使用過的浴盆進行介紹。
- 【cam】義大利歡樂洗澡尿布台
我們家裡主要使用的浴盆,是女兒的姑婆送的出生禮物。
本來理想的使用情境如下:
整台推進浴室,爸爸媽媽不用彎腰洗;洗完身體擦乾,尿布台翻起來,進行著裝;使用後折疊起來,收在角落。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實際上這個尿布台組裝好了以後,就沒有推進浴室過了。
因為它很大台,整台推進去淋浴間,幫寶寶洗澡的人必須要很骨感才行。
所以最後的使用狀況就變成了以下這樣:
尿布台永遠放在浴室門口,不收了。
洗澡的時候,浴盆放地上,媽媽坐在板凳上幫寶寶洗澡。
其實撇除使用情境與預想的不一樣以外,這組其實還不錯用。
浴盆和尿布台都很堅固。
浴盆內有一個止滑的座位,讓寶寶不容易掉下去,初期寶寶比較小隻,需要爸媽手托著寶寶身體洗時,也可以靠著那個止滑座位,達到省力的效果。
浴盆的空間夠大,可以讓寶寶洗的很盡興。
放在地上承重可到11kg,放在架子上承重可達7kg(因為架子上只靠浴盆的邊緣支撐)。
順帶一提,這款其實有出另一個輕便型的浴盆架,如果不想把尿布台收起來,又想把浴盆架高的話,可以考慮購入。
- Stokke Flexi Bath 摺疊式浴盆
這款也是非常有名,可惜我沒有拍使用照。
我們家的是繼承我小叔家的浴盆,真的很感謝他們傳承給我們很多育兒好物。
浴盆本身可以摺疊,所以很好收納。
展開後空間又很大,完全不輸Cam那一款,洗到6歲應該沒問題。
可以加購浴架,浴架裝進浴缸裡就可以讓寶寶安穩地坐在裡面,輔助父母幫小孩洗澡。
由於它的可攜性,所以我基本上是放在高雄娘家使用,之後如果回高雄有記得的話,再來補它的照片。
- Shnuggle月亮澡盆
非常有名的澡盆,我們家裡沒有,但是身邊不少親友使用,女兒去游泳的地方也是使用這款澡盆。
由於它本身的形狀,讓寶寶可以用接近半躺坐的姿勢穩穩的坐在裡面洗澡,因此大人洗起來也會非常輕鬆。
而這個形狀也可以讓它所需的放置面積減少,我覺得真的是很聰明的設計。
如果我以後有需要再買浴盆,我覺得我非常有可能會選擇這款。
順帶一提,我覺得寶寶游泳館在置物推車上放矽藻土地墊,然後再把浴盆放在上面的做法非常聰明,這可以解決大多數原廠浴盆架因為支撐面積小,使得浴盆架高後的負重較低的問題。
能夠站著幫寶寶洗澡,應該對成人的腰比較沒負擔。
---
以上分享了我們用過的浴盆,希望對於大家挑選浴盆上可以提供一些靈感。
此外,由於用了Cam的浴盆,意外發現尿布台真的很實用。
如果空間和預算許可的話,強烈建議一定要購入一組尿布台,或是整理出一個能當尿布台的空間。
因為一天只需幫寶寶洗一、兩次澡,但是卻需要幫寶寶不停的換尿布,如果要一直彎腰的話真的很痛苦。
尿布台也可以在幫寶寶著裝或者是腹部按摩時使用。
市面上也有一些好收納的尿布台產品,可以多方比較。
洗屁股輔助器/洗屁神器/輔洗座/輔洗椅
由於嬰兒的肌膚比較脆弱,大便又是糊狀,因此不適合用擦拭的方式清潔,在情況許可下,建議都用水洗的方式清潔。
醫院和月子中心的衛教應該都會教導家長要一手抱著寶寶,一手以乾濕兩用巾潑水輕拍臀部的方式進行清潔。
但是隨著寶寶體重增加、動作變大,單手抱著寶寶穩定的洗屁股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時候就需要一些輔助工具。
- 【CHICCO】BabyCoccola寶寶可樂椅
洗屁神器的始祖鳥,大多數人講到洗屁神器都會想到它,甚至出了很多其他廠牌的「致敬」產品。
使用方式是將可樂椅放入水槽內,讓它靠在洗手台上,接著讓小孩躺臥在可樂椅上,如此就可以輕鬆的清潔小孩的屁股。
這個可樂椅我們當初在月中的時候用的很開心,回家後發現家裡的洗手台水槽不像月中的這麼寬敞,無法穩定架設可樂椅。
因此後來只好將它轉售給其他需要的父母。
這個可樂椅雖然使用上好用,但是對於環境的限制比較多,水槽要放得下以外,也要考慮水槽的負重,除此之外是個好用的東西。
根據跟我們買可樂椅的媽媽表示,他們原本買了一個他牌的致敬產品,覺得好用才想再買第二個放公婆家,剛好看到我們要轉售才跟我們購買,結果他們覺得我們家的用起來比致敬產品更順手。
所以說可樂椅也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覺得新的太貴,又想要擁有一個,也可以找看看二手的,畢竟可樂椅也是階段性產品,應該會有不少人在孩子長大後出售。
- 【babyhood】艾兒輔洗座
如果說CHICCO的可樂椅是洗屁神器,那艾兒輔洗座就是真.洗屁神器了。
佔地不大,可以直接放在地板上,不用擔心水槽放不下的問題,用完後可以吊著瀝乾(我是都扔在浴缸裡)。
幫寶寶洗屁股的時候,只要讓寶寶躺在上面,就可以很輕鬆的洗了。
(由於寶寶的皮膚比較脆弱,記得蓮蓬頭的水要轉小一點,或者是另外用臉盆裝水潑洗)
(由於寶寶的皮膚比較脆弱,記得蓮蓬頭的水要轉小一點,或者是另外用臉盆裝水潑洗)
等寶寶長大一點後,有時吃飯玩食物弄髒身體,只想快速沖洗乾淨不想讓他泡澡,也可以使用艾兒輔洗座幫他沖澡。
現在女兒已經到了不太願意讓我抱著洗頭的年紀,只要抱著洗頭她都會狂扭動身體,我都很怕她扭出我的雙手,真是非常危險。
但是因為她很習慣躺在艾兒輔洗座上洗澡洗屁股,我有時會讓她躺在這上面洗頭。
躺上艾兒輔洗座後,只要給她一個洗澡玩具,她就會乖乖地躺著讓我把頭洗完。
沖頭髮也很好沖,就像在使用美容院的洗頭椅一樣,不用擔心因為她亂扭而沖到眼睛。
艾兒輔洗座好用到我還另外買了一個放在高雄,真心覺得空間許可的話,人人都應該入手一個。
當然,其他廠牌也有出功能類似的商品,例如:【Playful Toys 頑玩具】嬰兒洗澡盆、【Jolly】嬰幼兒洗澡椅,都是差不多的產品,只是尺寸顏色略有不同,想入手的人不妨多比較看看。
安撫椅
安撫椅,在初期寶寶只能躺著時,可以讓寶寶在睡覺、喝奶以外的時間,用平躺以外的視角看看世界。
當寶寶不好入睡的時候,多數的安撫椅可以起到安撫哄睡的作用,讓寶寶能夠安然進入夢鄉。
(PS: 小睡可以,但不建議長時間在上面睡,避免影響脊椎發展,所有的安撫椅都是這樣,畢竟不是床。)
這也是一個大坑,因為各家的安撫椅風格、功能、使用年齡差異甚大,以下就我們使用過的安撫椅進行分享。
- Bombol 3Dknit 安撫椅
使用銅離子抗菌紗,透氣抗菌。
能承受100公斤重物撞擊2萬次,可從出生坐到5歲。
動態靠背,能讓寶寶靈活自如地轉換坐姿。
收納時也可以完全攤平,不占空間。
這是我買的第一張安撫椅,看網路上評價都不錯,即使它不便宜,但想到可以坐到5歲,我還是咬牙買了。
但是買了之後我很後悔,因為雖然它標榜新生兒可坐,但是椅面太寬,新生兒的頭沒有辦法穩穩地在中間,所以我後來不太敢讓女兒坐太久。(不過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搭配汽坐椅墊或頭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是它的腰帶是用釦子固定的,所以能調整的寬度是離散的,如果小孩適合的鬆緊度剛好在兩個寬度之間,就會有點尷尬。
不過由於它可以坐到5歲,也許等女兒大一點,它的效益才會出現也說不定。
總之,如果是要給新生兒使用的話,這張不建議。
- 【YODA】三段式安撫椅/嬰兒搖椅床
比起Bombol 3Dknit 安撫椅,YODA這張的價格就親切很多。
有三段斜度可以調整:坐、半坐臥、平躺(支撐的關係,不建議用來睡)。
不過只能用到15公斤,使用時限不長,而且新生兒同樣會有頭歪歪的問題。
此外,我覺得要把它維持住固定模式很難,一個不小心動到支架,就又會從固定模式變回搖擺模式了(雖然擺動幅度很小)。
這張我是放在公婆家讓女兒休息用,但是等女兒會自己坐的時候,她也不愛這張安撫椅了。
- 【gunite】寶寶懶骨頭
- O型曲線,專為寶寶設計的懶骨頭
- 黃金30度,降低嗆奶風險
- 360度環抱寶寶,良好包覆支撐
強力推薦入手的產品!
很泛用!
我在家裡和娘家都各擺了一張。
新生兒時期是一個很好用的安撫椅兼哺乳床,四個月左右是很棒的學坐椅,甚至可以協助哄睡寶寶。
小時候女兒很容易溢奶,小兒科醫師和護理師都建議我們餵奶拍完嗝後,可以直立抱她一下。
隨著她的體重增加,越抱手越酸,我們幫她拍完嗝後,就改放在懶骨頭上,確實改善了容易溢奶的問題。
(這顆懶骨頭在我們家的暱稱叫作「蛋」,所以我們都會稱這個動作為「立蛋」XD。)
官網上說可以當小沙發坐到6歲,不過女兒7個月後開始會想從蛋上面翻下來,所以蛋就暫時被收起來了。
等她再更大點願意乖乖地坐在上面後,應該還可以再用一陣子。
- 【COMBI】Letto MT ST 手動安撫餐搖椅
知名品牌COMBI的知名產品,聽說是廣受日本媽媽與保姆好評的育兒神器,真的很棒,相見恨晚。
很神奇的是,一樣是寬椅面,新生兒使用就不會有頭歪歪的問題,可以穩穩地躺或坐在上面。
如果覺得包覆感不夠,還是可以加購新生兒用的小坐墊,增加包覆和支撐。
可以完全平躺,椅背有5段高度,可以隨著年齡和需求調整。
鬆開安全扣後可以前後水平搖晃,能安撫寶寶情緒,對寶寶來說非常助眠。
而且經過研究證實,它的搖晃程度是不會影響嬰兒發展的,真的是很棒的設計。
由於包覆性和支撐度不錯,4個月就可以讓寶寶坐在裡面,又有附餐盤,所以很適合當寶寶的第一張餐椅。
它的價格以它的功能來說我覺得非常划算,雖然也是偏高,但由於很好用,所以很多人會購入,因此二手市場也很容易找到。
原廠的坐墊很透氣,弄髒了可以拆下來清洗。
如果想加買一組換洗的話,有很多手工媽媽或廠商也有做他們家的相容椅墊,有些比原廠的椅墊便宜,我們就有訂一款交替用,用起來很滿意。
唯一的缺點就是高度比較矮,所以等到寶寶想要跟大人一起同桌共食的時候,可能會不太喜歡坐在這上面吃飯,因為他會看不到桌面。
不過如果你家的餐桌是日本尺寸的話,應該高度就會剛好,像是宜得利之類的餐桌,應該就能讓寶寶坐這張椅子吃飯直到3、4歲左右。
我覺得也是推薦必備產品之一,如果家裡的餐桌高度是日本尺寸,就更加推薦,可以把餐椅的錢省下來。
至於餐椅的部分,之後預計會寫一篇副食品篇,到時候會再在裡面描述。
外出篇
這篇會主要會分享一些外出時可以用來輔助寶寶移動的物品,這些物品請視個人需求與情況選擇或搭配使用。
推車
推車的選擇可以簡單地分成兩大類:戰車和輕便都會車。
戰車通常體積較大,輪子也比較大,推起來十分平穩,即使路面不平,也可以輕鬆前進,小孩坐在裡面相對也會比較舒適。
輕便都會車的訴求則是輕便好收納,能夠單手收、單手提、輕鬆放在汽車後車廂甚至上火車、高鐵和飛機。
這兩類推車各有優勢,因此應考慮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推車。
當然現在也有主打好收納的戰車,收納簡易度雖然依然無法和最強的輕便都會車比,但已可完勝大多數的戰車,甚至比一些古早的輕便車好收,不過這種兼具兩者優點的商品,自然價格也會比較高。
我們家一開始是使用小叔家退役的Quinny推車,雖然真的平穩好推品質好又漂亮,但是每次要摺疊起來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我都收不起來,即使看了教學影片揣摩了好幾遍,我還是有收納的障礙。
而且它的體積真的不小,會佔去汽車行李箱大多數的位置。
由於疫情時代,我們帶小孩出門的機會不高,真要出門也大概都是在室內,所以想換推車時就朝輕便好收納、可以安裝提籃的方向尋找商品。
- 【JOIE】tourist
樸實無華的
JOIE tourist,可以用轉接器裝上Maxi-cosi的提籃
在各方比較後,我們最後選擇了JOIE的tourist。原因只是因為它是符合我們的條件(通過安全檢驗、單手秒收、可裝Maxi-cosi提籃、車重6公斤內)裡面最便宜的選擇。
雖然說JOIE tourist的產品外觀看起來就是很樸實無華,但是真的很實用。
用到目前為止,完全不後悔購入。
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座椅的部分包覆性比較差,不過舖個推車椅墊就能解決。
- 【Cybex】Balios S
雖然JOIE tourist陪我們跑遍了各地,但是當它輕巧的車身行經富有台灣特色凹凸不平的柏油路時,我不禁懷念起Quinny那如奶油般滑順的Smooth體驗。
然而,想到Quinny的重量與體積,還有我怎麼樣都學不會的收車方式,就實在很不想把Quinny請出山。
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台正在出清特價中的戰車,那就是Cybex Balios S。
於是就選了一天帶著女兒直衝愛兒悅進行試乘。
推車的避震機構, 讓Balios S推起來果然有戰車的平穩。
大容量的置物籃,可以將寶寶用品包輕鬆的扔進去。
舒適又包覆度高的座椅,讓女兒試坐完被抱回tourist上後,不斷探出身體伸手想奔向剛才試坐的那台Balios S。
它的座椅可以雙向,收車又很容易(雖然沒有像tourist一樣瞬間秒收)。
大膽的撞色設計,完全戳中我的喜好。
考慮以上特點和正在特價中的價格,再加上女兒對它的反應,讓我決定把它帶回家。
到貨後,目前使用上一切都很滿意,只有兩點覺得稍微美中不足。
一個是它的重量,真的很重(11kg,tourist才6kg而已。)。
不過這沒辦法,畢竟它就不是輕便型推車。
另一個則是它的握把是單純泡棉,不像tourist外面有一層觸感不錯的皮革,感覺握把就很容易隨著使用程度而逐漸磨損。
關於握把的部分,我後來有找到手工社團可以訂製握把套,把握把用握把套包起來後,應該可以解決泡棉容易磨損的問題。等到握把套來了以後,再來進行分享。
目前這兩台推車是視情況使用,如果今天要去的地方不會有顛簸的路,就是推tourist上場,反之就是帶Balios S。
提籃
提籃雖然使用時間不長,但我真心覺得它是一個很必備又很實用的東西。
我們家女兒從出院那天開始,一直使用她的提籃使用到頭快超出提籃的頭枕為止,大約用了6個月。
期間,這組提籃給了我們非常大的幫助。
尤其搭配可以裝設提籃的推車,簡直是照顧新生兒的超級好幫手。
3個月以前的嬰兒軟綿綿的,其實不是很好抱,而且很容易因為移動、干擾而哭鬧,如果要帶出門,要先從床上搬到推車上,再從推車上搬到汽座上,到了目的地又要從汽座上抱起來放到推車上,這個過程很有可能會讓嬰兒因為被抱來抱去而哭鬧,光是想像就覺得很麻煩。
但是如果有提籃的話,只需要把嬰兒放在提籃內,要移動的時候只要將提籃裝到推車上,就可以從家裡推到汽車邊。
搭車時,再把提籃固定在車內的汽座底座上,到了目的地後,又可以把提籃整個提起來裝到推車上,由於提籃的包覆性很好,嬰兒在裡面通常很有安全感,如此就能達成無痛移動。
女兒常常在車途中睡著,我們用這種連提籃帶人的方式,就能夠在不中斷她睡眠的情況下,順利的帶著她四處移動。
去其他地方時如果碰到女兒心情不好或是想睡覺,只要把提籃裝到推車上,來回緩慢地推動推車,就是一張非常有效的安撫椅。
我們家的提籃是小叔家給的恩典牌--Maxi-cosi CabrioFix,除了可以裝在ISOFIX的底座外,也可以用安全帶固定。
我們之前曾經用這個提籃帶著女兒搭高鐵去高雄,到了高雄轉搭汽車的時候,也可以用安全帶將提籃固定在汽車上,解決了沒有汽座的問題。
要不是因為女兒長高不適合再繼續坐了,其實對這個提籃還滿捨不得的。
---
市面上的提籃大部分功能差異不大,建議新手父母可以選購一個合用的提籃,如果還是覺得只用提籃只用半年很不划算,也可以去找二手的商品(記得要注意使用年限),真的不會後悔。
汽座
提籃坐不下時或是真的不想買提籃又需要搭車的話,就必須要購入一張汽座。
關於汽座的選購要點,可以參考Sunny老師的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TTGv8fawY
裡面有非常詳盡的介紹。
台灣的交通法規規定,2歲以前必須要乘坐後向式(臉部朝汽車後方)的汽車安全座椅。
反向乘坐的安全性也高於正向乘坐,可以降低73%的頸部撞擊力。
如果汽車相容ISOFIX系統的話,盡量選擇可用ISOFIX系統的汽座,會比較穩固。
此外,無論是汽座或是提籃,內部的材質都會隨著時間老化,進而降低保護效果,因此使用時,請記得參閱廠商提供的說明書,超過使用年限後就應該更換。
通過安全檢驗的汽座都有一定的保護能力,當然,隨著汽座的材質、舒適度和安全性越高,商品價格也會提高。
我們家在提籃畢業後使用的是的汽座是CYBEX Sirona Z Plus。
這組汽座的特色如下:
- 適用於 新生兒-18公斤的孩童
- 搭配Base Z底座,可360°旋轉設計
- L.S.P. 防側撞系統
- 12段檔位可調頭靠枕
- 一鍵斜躺功能
其實在決定買它之前,我們跑去了竹北俏媽咪、竹北遠百和新竹巨城看遍了汽座。
最後選擇這組汽座,原因如下:
- 除了防側撞系統使得它針對側撞的保護能力比其他家出色。
- 還具有旋轉功能,上下車比較好抱小孩。
- 它的包覆度和舒適度佳,女兒去試坐的時候,整個躺在上面不想下來。
雖然它真的貴貴的,但是我們覺得跟安全、健康相關的東西,在能力範圍內就不要省。
加上我們有時需要開長途車回高雄,所以汽座的舒適度也成為了我們的挑選重點之一。
這組汽座由於各方面都符合我們的需求,用到目前也非常滿意,希望它能繼續陪伴女兒度過愉快的通勤時光。
---
行車安全真的很重要,就算預算考量無法買很高級的汽座,現在市面上還是有很多價格平易近人的汽座可以選擇,只要是通過檢驗的汽座,就是好汽座。
真摯地希望有搭車需求的家庭都為孩子準備一張汽車安全坐椅。
揹巾
揹巾就真的是血淚了。
我總共買了4條才終於買到好用的揹巾,心得就是:可以試揹就帶小孩去試揹,不能試揹的不要買!
以下介紹買過的揹巾。
- YoDa 嬰兒背帶
我買的第一條揹巾。
看官網的介紹教學影片覺得用起來很直觀,就像是把小孩放在手提包裡揹起來的感覺。
實際上因為支撐不是那麼好,所以小孩不愛,甚至看到揹巾就直接哭。
用沒幾次,連使用照都沒得拍。
我覺得很不好用,當然也有可能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總之不推薦。
- BroodFit 天使之翼口袋嬰兒背巾
這條是我買的第二條揹巾,嚴格來說其實它還滿好用的,至少在新生兒時期是好用的。
一開始在網路上看了教學影片,覺得好像很容易又很泛用就去買了。
結果訂回家後,卻發現有的時候用起來有點不順。
還好竹北俏媽咪的店員很親切地提供我們售後服務,在他們的教學下,很快地我們就上手了。
但是當女兒比較大了以後,每當我們嘗試用這款揹巾揹她時,都會遭到她強烈的抗議。
所以這條揹巾就這樣退休了Q_Q。
- POGNAE - StepOne
天使之翼被討厭之後,開始物色下一條揹巾,剛好在媽媽社團看到有超便宜的二手商品,加上StepOne的評價不錯,所以就買回家了。
實際上用起來可能因為我比較肉,(老公則是覺得它的板型比較窄),所以用它揹小孩的時候感覺很擁擠。
當初如果再買大一號的尺寸,應該就會是條好揹巾了。
用了一兩次後,我就碰到了我覺得最好用的揹巾,所以它就直接被封印了。
- POGNAE - NO.5+
用最久的揹巾,到現在還在服役中,老公每天都會用它揹女兒去托嬰中心。
這款揹巾的好,隨便Google都可以找到一堆人的使用心得。
孩子還小的時候,也可以用它的腰凳輔助橫抱小孩,或是搭配PAMABE新生兒緩衝襯墊組使用。
護腰腰帶完整包覆給予腰部良好支撐,搭配符合人體工學的寬肩帶,幫助父母省力揹小孩。
連接處使用滿版的魔鬼氈和耐重的登山用扣具,用起來很安心。
在StepOne因為尺寸不合,打算放棄要找新揹巾的時候,剛好在網路上看到一台二手的Combi餐搖椅要出售,賣家正好也在新竹市。
我當時正想要購入餐搖椅,所以就跟賣家聯絡想看餐搖椅,此時賣家媽媽提到她有一條POGNAE NO.5+,問我們有沒有興趣一起看。
她說她當年一個人在家照顧兒子,兒子需要一直被抱著,但她又有其他家事需要做,為此她感到很困擾。
當時她買了一堆揹巾,直到試到了這條,才終於解決了需要一邊顧兒子一邊做事情的困擾。
聽到她的分享,當下就帶著女兒直接前往試用,果然好揹。
這條揹巾和Combi餐搖椅雖然都是二手的,但是由於前一個主人把它維持的很好,也跟我們分享了使用它們的小技巧,所以這兩項物品都成為了我育兒過程中的好幫手。
有些長輩會說孩子用恩典牌的東西會比較有福氣,我想原因大概就是這樣吧!
扯遠了,總之,POGNAE NO.5+真的是一條好用的揹巾,現在有出新的版本,一些收納、透氣之類的機能做的更好,預算充足的話也可以買新版的。
沒想到用了零碎時間拼拼湊湊的寫,竟然成功的產出了第二篇。
下一篇沒意外的話,應該會是副食品篇。
不過副食品篇光想到就覺得頭好痛,因為裡面的眉眉角角實在太多了。
希望我可以有毅力的把它寫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