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06/12

撈魚遊戲DIY紀錄-深入淺出撈魚遊戲

 


  如題,這篇就是很隨興的紀錄一下製作撈魚遊戲的過程。


  其實本來封面想要做成和《深入淺出》系列同樣的風格,但是我沒有時間,所以只好繼續用經典動物系列當作封面。(因為動物系列已經有人做出封面生產器了)

  至於為什麼此次的標題是《深入淺出》呢?
因為在下資質駑鈍,《深入淺出》系列有時候讀完了不一定可以掌握那項技能,所以……嗯,總之,在這個資訊流通快速、片斷化的時代,我用掉的文字扣打已經太多了,因此先上成果圖再說吧!

可以跳過的前言

  我的女兒 aka 小噗噗不知不覺中也一歲八個月了。

  是一個一歲以上兩歲未滿的尷尬年紀。

  有些建議給一歲左右幼兒玩的玩具,她嫌太無趣,玩沒兩下就一臉鄙夷的丟一邊,不然就是用我不希望的玩法遊玩。

  但有些建議給兩歲幼兒玩的玩具,她又嫌太難,常常玩沒兩下就一臉「你刁難我?」的表情,然後要我不斷的DEMO給她看。

  前幾天翻到了一篇親子部落客寫的兩歲左右幼兒建議玩具,正巧看到撈金魚玩具。

  但是買玩具這種事情,我(和我的荷包)禁不起再次的打擊,再加上朋友的小孩,有些酷愛撈魚遊戲,有些對撈魚遊戲完全無感,左思右想下,決定自己動手做一個試水溫。

如果沒興趣可以略過的文獻回顧--但其實可能比本文更有參考性

  有了自己動手做的想法後,當然就是開始Survey前人的成果,看能不能加以學(ㄔㄠ)習(ㄒㄧˊ)並更上一層樓的改(ㄓˋ)良(ㄐㄧㄥˋ)。

  畢竟上次我辛辛苦苦的做了繪本架,又是組裝又是貼皮的,結果使用了一陣子後,有一天小噗噗不知道哪來的靈感,居然把整個繪本架拆了!

  導致我現在對自己做給幼兒使用的東西有一點陰影……。

  所以參考一下別人的作法,找到合適的製作方式是必須的。

以下是我的參考對象:

  • 撈金魚遊戲diy_萬華親子館

    基本上本篇主要做法的靈感來源就是這部影片,看完後,聰明的讀者你應該也能發展出自己的版本。

  • 不用到夜市!在家撈魚好好玩

    從這篇,我們得知了在魚裡面加一點重量,可以讓撈的手感更好。
    這篇文章使用了小石頭,但住在都市水泥叢林裡的一般家庭,臨時去哪裡生那麼多小石頭?加上我做的魚比較小支,所以我用了切塊的橡皮擦代替。

  其實影響本篇做法最大的參考文件就這以上兩個,另外列出其他文章提到的做法,供大家參考。

平面的魚

抽象的魚

  做完以上的文獻回顧之後,我決定要做出3D的魚(和水生動物),但又不想花錢買太多材料,想盡量用家裡就有的東西來製作。

  因此最後決定使用防撞氣泡紙作為所有水生動物的骨架,搭配塑膠袋和膠帶做皮,來做出所有的魚。

  至於撈魚網的部分,上述文章也給了很多方向,可以自己做網子,也可以買現成的,或是找湯匙、勺子、撈油網等任何物品當作撈魚網。

  一開始我本來想拿廚房的撈油濾網給小噗噗用,但是後來考量到現有廚具的尺寸可能不適合小噗噗,還有如果我想要用撈油濾網的時候,還要跟她拿回來有點不方便(?)

  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自己做。

製作方法


  終於進到這一趴了。

  首先,由於我是趁小噗噗睡覺的時候趕工做的,所以沒什麼時間紀錄。

  再來,做這組玩具的前幾天,小噗噗感冒發燒,我快累死了,所以也沒心情認真的留紀錄。

  因此比起上一篇,這篇的製作過程照片應該是少得可憐,還請大家見諒。

  整個製作過程分成兩部份,分別是撈魚網和水生生物(水產們)。

撈魚網

  


  在開始做被撈的對象前,建議先把撈魚網準備好,因為之後它會是重要的比例尺。
 
  而在準備撈魚網之前,建議先思考一下遊戲的容器,因為這會關係到魚網要準備多大。

  我是打算用家裡的感官盆當作水池來撈,所以一開始就朝適合在感官盆內撈魚的尺寸思考。

  最後我決定使用家裡閒置的煎蛋模當作網子的框,把滷包袋剪開,用絕緣膠帶固定在煎蛋模上做成漁網。

  至於為什麼會有煎蛋模呢?

  因為我年輕不懂事的時候,覺得自己會有閒情逸致去煎有特殊造型的荷包蛋,還不小心多買了一組啊!

  總之,漁網這部份就靠大家依照自己的環境及需求自由發揮了!

  但要注意的是,小孩很愛拆網子,所以建議要準備牢固一點的網子,才能撈得盡興。

水生生物


  這次做了魚、蝦子和螃蟹,雖然作法不同,但整篇文章所有的水生生物,其基本核心都是一致的:

防撞氣泡紙(吸管→塑膠袋→橡皮筋→膠帶→畫龍點睛→完成!

  謹記上述步驟,就可以完成本篇所有的水生生物,甚至做出別的水生生物。

準備材料

  • 大量氣泡防撞紙
  • 塑膠袋
  • 透明膠帶
  • 吸管
  • 剪刀
  • 油性筆
  • 小重物(這邊用的是橡皮擦)(可以不放)
  • 裝飾物品(這邊使用的是紙膠帶)(可以不用)

  最簡單的部分,首先,先把氣泡紙準備好。

  剪成長條狀後,裡面包入小重物(也可以不包),接著把它捲成一顆球,再用膠帶黏起來。

  這個時候記得跟先前準備的網子比對一下,看一下是不是一個適合撈起來的大小。

  尺寸沒問題後,接著上皮膚。

  拿出閒置的包裝袋,把想要呈現成魚的花色的部份剪出來,把剛才的氣泡紙小球包起來,再用橡皮筋束好。


  接著再用包裝袋把露出的橡皮筋蓋掉(非必要,看個人對外觀美感的追求),接著用油性筆畫上魚的眼睛(可以先用立可白把眼白塗出來再畫),就完成了。

這是一隻樂樂Q貝魚

  小撇步:如果塑膠袋都是透明的,沒什麼花色,可以用紙膠帶把包住魚的頭,讓魚頭有花色,再套塑膠袋。這樣至少不會整隻魚都是透明魚。

  用以上方法,就可以量產出大量的魚,基本上就可以玩了。

  ……說是量產,但做了三隻我就開始覺得累了。

  做到第四隻時,忽然覺得我為什麼要整自己,撈魚玩具也沒很貴啊……,我做的時數乘上基本時薪都可以買不只一組了吧?

蝦子

  一邊抱怨著自己做魚好不划算,一邊想著反正頭都洗一半了,總是得洗完。

  忽然想到,小噗噗超愛吃蝦啊!怎麼可以沒有蝦子?

  於是……


  蝦子完成!

  蝦子稍微複雜一點點,這邊用到了吸管。

  但是由於我當時太認真在做蝦子了,所以沒有拍過程,所以只好文字說明。

  在說明怎麼做之前,我先上一張蝦子的圖:

  這張圖告訴我們,蝦子的重點就是要把尖尖的頭(額角)和觸鬚(第二觸角)做出來,同時利用吸管能彎曲的部分,支撐氣泡紙,做出它1~3節的彎曲感。

  因此重點在於擷取可彎曲吸管的關節部分。

步驟如下:

  1. 將蝦子身體長度的氣泡紙剪好,捲成柱狀。
  2. 將可彎曲吸管從關節下方約一毫米處剪斷,只留吸管頭和關節的部分。
  3. 將吸管的關節凹成蝦背的弧度
  4. 將吸管剪開,把捲成柱狀的氣泡紙黏在吸管曲面內,注意吸管要超出氣泡紙,超出的長度就是預期的觸鬚長度。
  5. 將氣泡紙和吸管用透明度高的塑膠袋套在一起(推薦吃辦桌時,用來打包的那種塑膠袋,超透明),再用透明膠帶固定
  6. 將吸管頭剪出蝦的額角和第二觸角的形狀。
  7. 用透明膠帶黏出蝦尾
  8. 畫上眼睛
  這隻蝦子我個人做得很滿意,而且小噗噗一眼就認出那是蝦,每次撈起來還會假裝要吃它XD

  但是我不想再做第二隻了,好累。

螃蟹

  正當我覺得蝦子已經夠難了的時候,我開始睡眠不足的腦袋不知道哪根腦神經抽了一下,腦中浮現了童年時,娘家在做螃蟹相關行業的阿媽,動不動就放螃蟹在家裡客廳跑的畫面。

  哎呀,那來做隻螃蟹好了。

  於是我打開了瀏覽器:


  呵……呵呵,蝦子已經夠難了,螃蟹還是算了吧!

  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


  哎呀!這不是螃蟹嗎?

  沒想到就這樣生出來了呢!

  建議想做螃蟹的大家,也可以試著這樣冥想看看,說不定可以做出大閘蟹喔!^___^

  

  好啦!其實是我真的忘記怎麼做螃蟹了,只知道我做完兩支螯之後就有點想放棄了,但是又覺得身體跟螯都做了,不能半途而廢。

  做到第三支腳的時候開始懷疑人生,覺得自己不是此時應該躺在床上嗎?怎麼在這搞些有的沒的。

  大概第六支腳的時候,我上網開了拍賣網站,看了一下撈魚玩具的螃蟹價格……最後想著只剩兩隻腳了,就這樣把螃蟹給硬撐完。

  順帶一提,這次螃蟹做的不是很完美,實際上玩的時候,螃蟹的腳只要動作太粗魯就會掉落。

  所以等哪天我有時間精力做出加強版的螃蟹後,我再來更新作法好了。
(但更有可能的是,我改天就去下單買現成的螃蟹模型了。)

成品與整合測試


  終於把所有的水產都準備好了,先上一張完成照:



  所有東西整整齊齊的擺在一起的畫面真是賞心悅目。

  但是別忘了,我們不是在做美勞作品,我們做的是玩具!

  是貨真價實可以玩的玩具!

  所以接下來是測試環節。

  此時我看了看手錶,時間已經來到了凌晨三點半,此時的我決定--



回去睡覺,早上還有行程。

到浴室放水測試!

……

……

……

……

……

……


回去睡覺,早上還有行程。

到浴室放水測試!

……

……

……

……

……

……


回去睡覺,早上還有行程。

到浴室放水測試!


  好不容易做完了,沒測試過怎麼睡得著?!

  到浴室放水測試!!!!


  開始放水,好緊張!


  太好了,最難撈的螃蟹沒問題。


魚的SIZE也很剛好。

打完收工,接著就等明天讓老闆驗收了。

實際遊玩體驗


  早上,我問了小噗噗要不要來浴室玩水撈魚,小噗噗非常高興的說好。

簡單的說明遊戲規則並示範後,我把撈魚網交到了小噗噗的手上。


媽媽,有好多魚啊!


準備開撈。

接下來,大家就欣賞小噗噗的撈魚美技吧!





不知不覺第一輪撈完,接著把水產們放回去,第二輪開撈。




小噗噗說這隻魚是烏龜色。


撈到第三輪,螃蟹掉了一隻手和一隻腳,螃蟹QAQ。


  整理而言,小噗噗非常享受這個遊戲,不斷的重複放水產、撈水產的動作。

  但是玩了大概6、7輪後,本次手作品的缺點就開始浮現了--東西開始劣化,最後迫使整個活動不得不結束。

  合計遊玩時間約40分鐘,如果東西沒有壞掉的話,應該可以玩更久。

  因此,依據此次的製作與遊玩經驗,我整理了一些心得記錄供想嘗試的各位參考:
  1. 強烈建議大家慎選膠帶

      此次實作時使用的是某數字+字母牌的無痕透明膠帶,結果它大概泡水20分鐘後,黏性開始漸漸變弱,螃蟹開始默默的解體……。

      如果是像魚和蝦子那種一體成形的水產,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但如果是做需要靠膠帶將好幾個部位接在一起的水產,一定要慎選膠帶

  2. 網子一定要穩固

      撈到最後兩回的時候,小噗噗一個動作太粗魯,把絕緣膠布撕開了一個角,就把滷包袋從煎蛋模上扯下來了。

  總而言之,撈魚遊戲是個很適合夏天親子同樂的遊戲,歡迎大家在家裡和孩子們一起嘗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